學報部分編輯參加“第13屆中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學術研討會暨科技期刊與學術出版社規范建設論壇”
2013年7月27日到30日,第13屆中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學術研討會暨科技期刊與學術出版社規范建設論壇在呼和浩特市召開。中宣部出版局局長劉建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出版產業發展司副司長李建臣,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情報方法研究中心主任潘云濤,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辦公廳處長杜大力,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副理事長、《地球科學》主編王亨君,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秘書長兼學會辦公室主任姚希彤等出席會議。青委會主任栗延文致開幕詞。
有十五位發言人作大會學術報告:
劉建生:認知、想象與選擇——科技期刊的責任擔當;
李建臣:科技期刊改革與產業發展;
潘云濤:科技期刊的評價問題;
杜大力:科技期刊與政府出版物二者關系初探;
Charon Estelle Duermrijer(Elsevier物理學科期刊出版總監):Elsevier期刊管理;
王強:科技期刊青年編輯要把握四支筆;
石朝云:我國優秀論文外流情況的調查與對策研究;
安瑞:出版道德規范:實踐與思考;
王瑋:中國知網學術不端系統標準、規范及服務介紹;
劉謙:醫學出版常見學術不規范問題;
李明敏:幾種難以界定的科技期刊學術不斷行為及對策;
丁佐奇:對作者推薦審稿人審稿結果的分析與思考;
王亞男:用航空的眼睛看世界;
唐棟:新型媒介傳播方式:微信公眾帳號;
杜耀文:提高英文期刊工作效率的使用工具。
劉建生認為,論文中存在不說心里話,說官話套話的情況,這是編輯們要高度重視、嚴格把關的一個現象;編輯們要從整個社會、整個世界的視角,從時代高度看問題;從今年開始,要創建科技期刊品牌,形成頂級科技期刊群,提高科技期刊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杜大力認為,我國“科技期刊”的定位不清晰產生了許多困擾,科技政策、信息等方面的期刊,其實是屬于政府出版物的范疇,真正的科技期刊實際上是指學術科技期刊,因此,在期刊改革過程中進行科學界定是首先要做好的事情。
Charon Estelle Duermrijer總監介紹了Elsevier物理學科期刊出版的經驗,認為提高期刊的影響力,必須持續更新期刊、避免熟人關系網、擴大期刊網絡及其覆蓋面、始終保持期刊動力;她還詳細介紹了提高期刊國際化的途徑和方法。
與會者認為,這次論壇含金量較高,深化了對期刊改革的認識,開拓了思路,了解了許多最新信息。
我校學報編輯部部分成員參加了這次研討會。